紅籌股這一概念誕生于上世紀90年代初期的香港股票市場,之所以稱為紅籌股,主要有兩點原因:第一,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國際上有時被稱為紅色中國,相應地,香港和國際投資者把在境外注冊、在香港上市的那些帶有中國大陸概念的股票稱為紅籌股。此外,紅籌股的由來還出于一個典故,在賭場上最大銀碼的籌碼為藍色,其次為紅色,因此,紅色便被選為代表實力較藍籌股稍有不及的股份。
具體如何定義紅籌股,尚存在一些爭議。主要的觀點有兩種。一種認為,應該按照業(yè)務范圍來區(qū)分。如果某個上市公司的主要業(yè)務在中國內地,其盈利中的大部分也來自該業(yè)務,那么,這家在中國境外注冊、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就是紅籌股,彭博資訊所編制的紅籌股指數(shù)就是按照這一標準來遴選的。另一種觀點認為,應該按照權益多寡來劃分,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股東權益的大部分來自中國內地,或具有內地背景,也就是為中資控股,那么,這家在中國境外注冊、在香港上市的股票才屬于紅籌股之列。1997年6月16日,恒生指數(shù)服務有限公司按照第二個標準正式推出“恒生香港中資企業(yè)指數(shù)”,亦稱紅籌股指數(shù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