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佛教的術(shù)語里,“色”,代表一切現(xiàn)象。與“色”相對應(yīng)的是“空”,空,代表現(xiàn)象的本質(zhì)。當(dāng)然,這是通俗的理解。而我們這里不打算探討佛法,重點乃是探討交易的。
對比與“色”,更重要的是,我們需要知道什么是“相”?
相,就是倒影。最典型的例子:照相。什么叫做照相?用膠卷把人的模樣完整無誤的映照出來,就是“相”,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“相片”?墒牵l都知道,“照片”,不是本人,卻又就是本人。為什么?因為照片,只是一張照片,而已,畢竟不是有血有肉的人;可是,照片,反映的確實又是實實在在的真人,所以,又是真實的。《大宅門》里的白玉婷,你說她嫁的是照片呢?還是真的萬小菊呢?只在是與不是之間吧。!
因為“相”,約等于現(xiàn)象“色”——即:相,乃是色,在人心中的倒影——所以,色相,常常連在一起。當(dāng)然,人世間最大的誘惑乃在于肉欲,所以,后來的延伸意義,就把色,與色情、女色、男色連在一起;色相,又變成色情的意思了。這自然不是佛法的本來面目,也不是本文的主旨。
我想說的是:世界上的萬物,只從存在的角度看(不是從本來面目、從本質(zhì)上說),的確是真實的,并非是虛妄的。但是,這些現(xiàn)象,在人心中的幻影,卻是虛假、不實的,是時時刻刻在變幻、在變易、在變化的影子。
而人類,恰恰同時生存在此兩類世界之中,一是真實的客觀世界,一是虛幻的主觀世界。
難道不是嗎?
下雨了,這是真實的事件,我們看到雨點從天空中落下,頃刻間,把地面澆濕。——這,就是真實的世界。
可是,在不同人的心中,卻幻出了不同的意境:
1、一對戀人正在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,下雨了,他們覺得無比的浪漫和溫馨,也許,這一天,將永遠銘刻在他們彼此的心中——美好的回憶!
2、一位老母親,焦急的等待著遠行的兒子歸家,可是天公不作美,居然下雨了,這場雨,是否阻隔了兒子的歸程了呢?——痛苦的焦慮!
3、一隊整裝待發(fā)參加夏令營的孩子,可是,突如其來的大雨,使得行程出現(xiàn)了變動,他們獲知:必須原地等候,等待新的通知——急切的期待!
我想,我們可以接著舉例,舉出各種各樣不同的人心中的幻影。而這些心中的情緒和對于外物的理解,又將隨著外境和內(nèi)心的變化而時時刻刻跟隨著發(fā)生變化——這就是真實的人的心理世界。
所以,我注意到,《金剛經(jīng)》里說:
“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。若見諸相非相,則見如來!
“菩薩于法,應(yīng)無所住,行于布施,所謂不住色布施,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。須菩提!菩薩應(yīng)如是布施,不住于相”
“若菩薩有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,即非菩薩!
“我于往昔節(jié)節(jié)支解時,若有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,應(yīng)生嗔恨!
……
注意,佛陀這里所說的都是“相”,而非“色”。
盡管佛祖也說:“若以色見我,以音聲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見如來”、 “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(yīng)作如是觀”,以及《心經(jīng)》說的“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;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”。但是,似乎佛祖要在打穿對客觀現(xiàn)象的迷執(zhí)之前,更在意,欲以打穿人心中的種種迷執(zhí)吧!也就是說,人心中的迷執(zhí),更可怕過于萬象的迷執(zhí)吧!
畢竟,客觀世界的存在,是客觀的、真實的,所以,佛祖告誡我們的是,要“無相”,即:以平等心“行于布施”。也就是“不住相布施”。我說的:“無相”布施。
我想,文章寫到這里,后面的就沒有多大需要補充的意義了吧。
價格的真實走勢,是客觀存在的現(xiàn)實。我們?nèi)巳藷o法影響之、改變之、左右之?墒牵瑓⑴c交易的人們,心中往往充滿著希望、夢想、期盼、寄托,于是從一幅簡簡單單、人人可見的同樣的價格走勢圖中,引伸出不同的解讀結(jié)果、分析結(jié)論;延伸出不一樣的希望與夢想、恐懼與憂慮;導(dǎo)致了各種不同的交易行為和交易結(jié)果。
這是價格走勢圖本身的問題嗎?
抑或,還是人心中的虛幻的假“相”所致呢?
我們應(yīng)該反思一下,是否,由于我們自己的內(nèi)心,扭曲了外面的世界呢?
我想,是后者,而非前者吧!
什么時候,當(dāng)我們也學(xué)會了不再用自己主觀的希望,代替解析真實的世界規(guī)律的時候,我們也許才能夠?qū)W會以平等心看待市場的漲漲跌跌,走向“無相”交易的通途。
且讓我們的心,追隨著市場的變化而變化,并從中獲利吧;卻莫讓我們的心,試圖主觀的規(guī)劃出市場未來的走勢,最后讓自己迷失在心中的幻像之中。